• 关于海伦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(书面)
  • 2021-03-14

关于海伦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(书面)

日期:2021-03-14 来源:  访问量:
字号:

关于海伦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

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

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(书面)


各位代表:

受市政府委托,向大会报告全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,请予审议。

一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2020年,是极不寻常的一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、支持下,全市上下努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,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七次、八次全委(扩大)会议精神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,回升幅度好于预期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.28亿元,同比增长1.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.26亿元,同比增长17.3%;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.4亿元,同比增长9.9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.4亿元,同比下降2.3%;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.4亿元,同比下降23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.5亿元,同比增长4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183元,同比增长1.9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514元,同比增长9.8%。

(一)农业发展稳步提升。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1.7亿,同比增长2.7%。粮食总产实现“十七连丰”,总产达26.5亿斤,同比增长9.22%。种植业落实“三减”面积150万亩,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。1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明显,农业科技化、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,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落地我市。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122家。生猪产能快速恢复,生猪存栏22万头、出栏31万头,大鹅出栏200万只,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。

(二)工业经济稳中有进。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.77亿元,同比增长13.9%。新增规上企业5户,分别为大众米业、盛和米业、自强粮食加工、黑臻生物科技、飞天新型建筑材料,规上企业全年(预计)实现产值24亿元,同比增长16%。地势坤热电、冬雪生物科技牵动规上工业产值作用明显;利民锅炉、原野食品、鸿润粮油、鹏翔工贸等企业销售趋旺;特别是国投30万吨燃料乙醇,豆奶粉、液态豆浆等大项目的建成投产,使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。全市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16家科技型企业通过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台注册评价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。

(三)现代服务业恢复好于预期。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8.79亿元,同比下降1.4%。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,服务业增加值一、二季度同比降幅较大,通过积极落实一系列促销费、扩内需政策,三季度以来居民消费水平逐步回升。一是鼓励商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促销活动。利用“五一”、“端午节”、“十一”等节假日,以打折、返券形式促消费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.4亿元。二是大力推广新型销售业态。通过直播销售、短视频营销、“网红带货”、“八大直播带货行动”、“黑土硒都”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模式,积极拓宽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,稳步扩大特色农产品销量,全年网络零售额约1.3亿元。三是大力倡导旅游消费。大峡谷森林公园、花海观光园、海北镇西安田园养生村、福民乡“四大坊”民俗村等旅游景点,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,旅游业全年总收入实现1800万元。

(四)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。针对疫情影响,整合各类招商资源,借助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势,先后与中农联西南分公司、广西丰业集团、中信正业等10余家企业,对接了禽肉加工、豆粉加工、大豆蛋白生产、生猪屠宰加工等20余个项目,投资企业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。国投生物纤维素燃料乙醇工业化示范项目、益海嘉里大豆交割库项目、风力发电等项目签约落地。全市13个省、绥化市“百大项目”完成投资20.1亿元,已竣工投产项目10个,高质量完成了省级下达的“四率”(开复工率100%、资金到位率80%、入统率100%、竣工投产率100%)工作目标。16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,完成投资2.68亿元。全年成功争取国家及省政策性投资项目共计58个,争取政策性资金10.72亿元,争取项目和资金额度均列绥化市第一位。

(五)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58人,累计新就业5931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1%内;以“绥化就业大集”招聘平台为载体,提供就业岗位784个;开发公益岗位2243个;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14人(次),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。为农村居民、机关事业单位、企业及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共计9.91亿元。发放失业保险金154万元。为城乡居民、城镇职工支付医疗保险费4.5亿元,争取医疗救助基金5000万元。城市低保标准由573元/人月提高到604元/人月,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。投资1.5亿元的阳光悦府棚改项目全面竣工;投资3.5亿元,改造老旧小区楼房及配套设施174栋,惠及居民9408户。人民医院、中医院内科综合楼及PCR实验室投入使用;计划投资8060万元的人民传染病区建设项目、投资1573万元的中医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,即将于2021年开工建设。改扩建3所城乡幼儿园,达到每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目标。投资700万元第七中学艺体楼建设项目、投资2760万元职教中心教学楼项目,招投标等前期手续已完成,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。

(六)城乡面貌持续改善。投资7000万元,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程1249户;投资4360万元,新建、改造8条城区道路,长度6.3公里、铺装人行道26,700平方米;投资3678万元,新建、改造规划十二路、南环路南段等给水管线2,980米,改造隆锦园小区等3处供水泵房,受益居民9813户;投资2293万元,新建北大沟等7条路段排水管线9853米,检查井269座,污水收集率达到98%;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318万元,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7.4公里,完成分户改造1.1万平方米;总投资4198万元的绿化、亮化工程同步推进,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。投资7200万元,建成58个规模养殖场、80个村级暂存点粪污处理设施,两处第三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项目已基本完成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全面实施。总投资1.1亿元的海北镇、伦河镇、共合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全部竣工。

(七)全面打好打赢“三大攻坚战”。按照“四个不摘”工作要求,始终保持攻坚态势,劲不松、力不减,推动扶贫解困常态化。全市剩余1,302户贫困户已于10月底前全部高质量脱贫退出。加快扶贫项目开工进度,规划实施的27个项目中,有22个项目已经完工,其余5个项目也将于2021年6月前全部完工。呼兰河重点支流通肯河治理方案年度工作任务已通过专家论证;推行“一主两辅”利用模式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%以上;严把秸秆禁烧关口,全年实现“零火点”,强化“散乱污”企业综合治理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达308天。严控财政支出,严管各类基金,严打非法集资,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

各位代表,尽管过去的一年,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,经济社会转型振兴发展步伐不断加快,稳中向好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不断积累,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。主要表现在:经济总量小,发展动力不足、后劲不强。主导产业层次低,产业结构不优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等问题依然存在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,采取更加务实、更加精准的措施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

2021年是我市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,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中央和省、绥化市委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把握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融入新发展格局,全面落实落靠市委工作部署,奋力推进“一都五城”向更高质量发展,为“十四五”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,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(初步)是: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以上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%以上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%;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;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;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完成市下达的指标。

三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

(一)聚焦乡村振兴战略,持续抓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。把脱贫攻坚形成的一些好政策、好制度、好办法,用到乡村振兴上来,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一是持续稳定粮食产量。稳住耕地保有量504万亩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6亿斤以上,新建高标准农田9.35万亩,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%。二是持续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。建好畜牧防疫队伍,强化畜禽疫病防控;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加大力度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“整县推进”项目实施;生猪、大鹅饲养量分别稳定在53万头、192万只,农副产品外销量增长3%以上。三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。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,引导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申报国家、省级、市级龙头企业,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。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,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,推进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有效衔接。

(二)聚焦主导产业,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集中精力开发优势产业,打造产业集群,以大豆产业园、生物科技产业园、特色经济产业园“三园”建设为牵动,以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为目标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。依托海伦大豆绿色有机富硒农业品牌优势,重点发展“种+加+销”的大豆全产业链经济,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交易中心项目建设进度。依托国投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,推动玉米全产业链开发,引进上下游产品加工企业,开发玉米芯、玉米须、玉米秆等副产品,衍生二代生物产品。促进黑龙江鼎合集团玉米深加工项目、中国供销集团惠农服务有限公司鲜食玉米加工项目、天津利民调料有限公司马铃薯加工项目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落地。二是做好工业企业运行监测。加强工业企业监测预警,适时调度工业企业发展形势,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,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健康运行,落实升规优惠奖励,全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户,努力壮大规上企业整体实力。三是大力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。继续对上争取省级集中土地出让收入专项资金和地方债券专项资金,加强对园区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全面达到“七通一平”要求;同时按照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,加大土地征收和空间规划调整力度,为新项目、大项目落地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。

(三)聚焦促进居民消费,着力推进服务业健康发展。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,大力扩大内需,加强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,推动服务业发展。一是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引导海伦新一百、京都购物中心、银都购物中心,华辰超市海伦店等商户开展多种形式促销活动,刺激消费市场复苏。同时,积极开展线上、线下营销活动,提升海伦特色农产品知名度,实现网络零售额稳步增长。发挥海伦市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功能,积极争取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落地我市。二是积极促进文旅消费。打造好峡谷探秘、民俗风情一日游、文化生态两日游等旅游产品,引导旅游消费;将实景情景剧《传奇四大坊》进行精编,在福民景区进行实景演出,争取纳入全省节点旅游路线,吸引外埠游客。开展福民景区冰灯展、冰上剪纸展,发展冬季体育项目,打造海伦特色旅游。以海伦剪纸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,深入推进“十百千”工程,组织文化馆、剪纸大师继续深入剪纸村,与农民结成帮扶对子,通过宣传、典型引带,整村推进,培训更多的剪纸人才,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。三是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。加快培育家政服务、教育培训、养老托幼等机构组织,推进多层次服务消费;加快发展金融保险、中介咨询等商务行业和文化传媒等潜力行业,扩大产业规模,增强发展效能。

(四)聚焦项目建设,多措并举抓招商全力以赴稳投资。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及区位地理优势,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,加强招商引资,加大投资力度,促进项目建设上规模、上层次、上水平。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依托重点招商产业链图谱,瞄准行业顶尖目标企业,创新招商引资机制,灵活运用委托招商、代理招商、专业招商等各种市场化招商方式“精准”招商。全力争取前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、鲜食玉米加工、医药仓储销售等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签约落地。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。全年力争开复工省、绥化市级“百大项目”11个,开复工市重点项目15个。重点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、总投资5500万元的益海嘉里交割库项目、总投资7.6亿元的冠峰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。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。围绕国家及省政策性资金投向,瞄准我市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、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短板弱项谋划项目,及时推荐成熟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中,使更多优质项目享受到政策红利,力争全年谋划储备项目150个,对上争取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。

(五)聚焦城乡建设,着力优化人居环境。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,科学布局“三区三线”,绘好“一张蓝图”。一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。严格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,完成PM2.5年度防控目标,持续开展秸秆全面禁烧,加大大气污染防治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,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整治,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,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。严格管理开发建设项目,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。二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重点改造一中小区、老促会小区、教委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。积极推进安居悦府一期工程进度,确保2021年10月份完工;加快安居悦府B区前期手续办理,确保项目如期开工。启动建设复兴路东、水泥厂南地块绿地景观工程。全年新建、续建道路4436米,配套铺装人行道20282平方米;安装路灯600盏,栽植花卉150万株。三是推进乡村环境治理。按照“四清一改一绿”总体工作要求,整治力度由点、线向面上延伸,彻底消灭村屯环境卫生“死角、死面”,改变环境脏乱差现象,按照建管结合的原则,做好村屯绿化管护、垃圾收集、转运和集中处理工作,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。

(六)聚焦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,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严控和压减一般性支出,把财政资金更多地用在保障民生上。一是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将企业职工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、下岗失业人员、退役军人、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,全部纳入技能培训人员范围,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;加大职业介绍、劳务输出工作力度,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0%以内。二是持续提高教育教学环境。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,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。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,提升办园质量,切实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。三是加强卫生疾控体系建设。以打造绥化以北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,加强医疗基础设施、人才队伍、服务能力建设,改善医疗条件,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。落实“平战结合、梯次响应”疫情防控策略,加快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进程,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。四是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。全面落实民生保障政策,积极争取政策扶持,优化公共服务,努力解决好社保、医保、低保等民生问题,提升社会保障水平。推进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度,力争年内建成投入使用。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。组织文化馆、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及全市业余文化团体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,城乡联动、专群结合,掀起群众文化活动新热潮,为迎庆建党100周年预热。完善西区全民健身中心运营,积极开展体育赛事活动,努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。推进海伦足球运动发展,进一步补齐海伦体育项目发展短板。六是全力抓好社会管理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突出抓好民族宗教、应急保障、安全生产、妇女儿童、食品安全、治安、信访和退役军人等各项工作,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定有序。

各位代表,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启之年,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,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。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人大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戮力同心、团结拼搏、锐意进取、真抓实干,为推动海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奋斗!

关联稿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