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-走进海伦-著名人物
  • 著名人物

    日期:2023-10-10 来源:海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


马占山(1885年11月30日—1950年11月29日),男,字秀芳,满族,著名抗日爱国将领。[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,祖籍河北省丰润县。陆军中将加上将衔,被世人称作“抗日英雄”。1931年“九•一八”事变,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,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。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。

江桥一战失利后,马占山率领省政府全体公务人员转移到海伦,海伦成了黑龙江省的第二个抗日政府所在地。

马占山抵达海伦的当日,便电告张学良:“晨率军政两署人员及党部,暂在海伦办公。各部队,亦积极撤退,分驻海伦、拜泉、克山一带听候命令。”张学良电令马占山就地休整部队,继续抗日。与此同时,马占山致电黑龙江省各县:“已在海伦成立省政府,今后关于一切呈报及陈述事件,均直接向海伦本省政府投送,现齐域已被日军占领,一切组织均为不法组织,一切命令与公事均无效。”史料记载:5月28日,马占山一行到达海伦,此时正值松浦抗战呈败退之势。29日,日军骑兵一部向绥化以南出阵地发起进攻,义勇军将士奋勇抵抗,将敌击退。为减少损失,义勇军撤出阵地向海伦转移。30日上午,日军飞机6架飞临海伦上空,投弹50余枚,同时用机枪扫射城内居民。顿时城内起火,烧毁商号20余家,居民死伤30余名。……与此同时,日军向海伦县城发起猛烈进攻,义勇军一部在海伦城南阻击。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,为保存实力,31日,义勇军北撤。6月1日,日军平贺旅团占领海伦。

海伦陷落的当天,马占山在海伦西乡村三门解家(今海伦市永和乡经建村)会见由国联调查团派来的美籍和瑞士的两名记者,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、成立伪满洲国的真相,表达了东北人民反抗侵略和坚持抗战的决心与意志。

马占山在海伦的时间虽然不长,但是他给海伦人民所留下的抗日火种,让海伦成为抗联在最困苦时期的西征目的地,从而也奠定了其在全中国抗战的中心地位。




李雷炎(1911-1939)原名李辉、又名李树。黑龙江海伦人。

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自卫军。

1932年返海伦,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

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4月,海伦县支部成立,任书记,领导组织抗日游击队。后奉派到珠河(今尚志县)、哈尔滨、上海等地工作。

1935年底返海伦。1936年3月,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。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后,相继任五师、九师参谋长及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。1937年下半年,与九师师长王德富率部在汤原地区对日伪军作战,击毙日军70多人,俘虏伪军数百人,缴获步枪100余支、机枪6挺、炮1门。

1939年8月,率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远征。11月,远征军在海伦改编,任第四支队队长。

1939年12月29日晚,率骑兵70余骑行动,在李老卓屯被700余日伪军包围。与敌激战,毙敌100余人。突围中,受伤牺牲。

1988年为永远纪念自己的英雄,海伦人民将城里最繁华大街命名为——雷炎大街!公园命名为雷炎公园!